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黛瓦粉墙砖木砌,雕花窗格板排门;青砖铺街人字形,风雨兼程留足痕……800年历史的杨桥村,水网交织在一起,到处都是石桥,小船漂浮在河上,酒厂卖老酒,村民们扛着锄头,带着夕阳回家……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杨桥村位于太湖、葛湖(又称西太湖)的边缘,建于南宋,是自然环境的宠儿。村三面环水,由水生产,建在水上,水系统连接古街、古屋、古桥。张仙浜、朱家浜、观音浜、南阳桥、东虹桥、西虹桥、庄基桥、杨桥北街、杨桥南街、杨桥西街、杨桥东街、桥南西街、河浜、桥梁、街道市场是杨桥村地图上的主角。

杨桥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自然环境决定。人多田少,陆地交通困难,水路十分发达,杨桥头船成为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过去,无论男女,杨桥人都会摇船撑船。老杨桥人唐祖厚告诉记者,造船也是杨桥人的特长。与苏南其他商船不同,杨桥头船造型奇特,船头两侧各有一个尖角延伸,因此又称羊角船。制造杨桥头船时,必须选用优质木材。从船头到船舶,必须使用长杉木,中间不能拼接。船的中间舱底部铺有三块板,每块长度至少1.8米。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纵横水路使杨桥村成为江南重要的商埠,南杨桥曾是武进南门的门户,被誉为介宜阳之邑,通南北之衢。明清时期,杨桥的贸经济兴盛,清末民初鼎盛。元末明初,有400多家各行各业的商号店,如餐厅、丝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肉庄、糟坊等。每天,常州、无锡的船只往来,千米以上的石驳岸墙之间,牛鼻孔系缆石上都是大小船只。清朝中期,杨桥成为江南省常州府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成千上万的人住在这里一河渔火,十里歌唱,被称为太湖首镇。杨桥村的总体布局具有典型的江南商埠特色:水街相依,交错有序,房屋沿水而筑,前街后店,前商后宅。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自1958年以来,杨桥发展缓慢,但江南水乡古村落的基本面貌保留在沉淀中:500多间、1间.明清、民国传统建筑(结构)3万平方米,石驳岸完好,街巷系统一纵多横。村庄的整体格局依然是三浜四桥环五街。建筑、街巷、码头都不大,都是宜人宜居的尺度。比如老街巷,主干道是南北向的长街,总长730米,多条巷道向外延伸。老街不到2米宽,铺着人形的青砖,两边是一排排的平房和二楼。楼上两边的居民几乎可以在空中握住,最窄的地方是一线天空。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今天,杨桥人仍然专注于农业,村里只有一家轻工业企业生产文化和体育用品。造船业已经从主营业务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羊角船也转变为工艺品。几年前,杨桥人陈中华用祖传技能和优质木材建造了两艘结构和形状相同的羊角船,并保存在常州工艺美术学院。

杨桥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转化而来的扭纸。扭纸有600多年的历史,工艺复杂。需要10道工序,如设计、选材、切割、上浆、刮浆、压制、折叠、扭曲、组装、组合等。,才能手工扭成各种题材的作品。扭纸作品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构图简单,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地方特色。杨桥捻纸也是指集舞蹈、乐理、祭祀于一体的民俗。扭纸作品不出售,只在生日、上梁、祭祀、葬礼等仪式上作为供品。供奉后,它们被烧毁。燃烧时,扭纸匠应穿上特殊的衣服,戴上面具,在炉子周围跳舞。今日,杨桥捻纸的传承人依然坚守不卖的古训,作品仅供收藏。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800年,杨桥的村落文化在积累,有时也在失去。唐祖厚带记者到南阳桥下,指着被踩在地上光滑闪亮的石头门槛,说杨桥村有四扇巷门,建于清朝。在动荡的岁月里,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村里的商家联合起来,在东、西、南、北主要街道的尽头修建了一扇巷门。天亮打开,天黑关闭。周边村庄只有富裕的杨桥村有巷门。1949年以后,下太平,村民们拆除了巷门——当时人们普遍缺乏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

800年风雨侵蚀,杨桥村房屋受损,道路坑洞严重,大量地方资源受到威胁,村庄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地方政府编制了《常州杨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以水墨杨桥为定位,将杨桥建成原生文化、原生活、原貌村落、原味体验的原生态乡村风情体验旅游区。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规划以杨桥的传统村落价值为基础:江南水乡枕河而居,古朴典雅;三面环水、河巷相依的传统格局;保存完整的明清商业港口遗迹;历史悠久,民俗丰富多彩。规划要做的是保护杨桥的自然环境,包括保护水体和田园风光;保护传统街道、传统河流、传统建筑等三浜四桥五街多节点的整体格局和要素。此外,杨桥村的传统技艺、传统饮食、传统体育、民间信仰、传统舞蹈、民间传说、生活习俗、历史人物故事都受到保护。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常州杨桥古村落:天人合一是农村生长的逻辑

保护与发展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就像杨桥的水系一样,它似乎限制了村庄,实际上创造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村庄。(文本/网络)

Baidu
map